太上勒演救劫消災賜福解厄保運證真參同妙經‧火侯藥物章第十八~2


呂純陽祖師云:


『人身小天地,自性者“無極”也,即第九識之不動識。


「心」者「太極」也,即第八意識之「心」識。心識是發動萬法之總源也。


「意」者「二儀」即是第七識與第六識之意識。第七識為陽儀,第六識為陰儀,由意識搖而生萬法。


第七意識道家云:「媒識」。因第六識之陰儀指揮前五識為其作業。處事皆屬陰,故不能脫離六道生死輪迴。須靠第七識的陽識做媒,斷惑識真,陽氣上昇才能轉於第八識之心識也。


六祖云:「五八七六果轉因。」是謂前五識之陰識與第八意識之陽識,皆為「果識」。第六識之陰儀與第七識之陽儀皆為「因識」。


修者由第六識之搖識經第七識之引導而轉於第八識之純動識,再轉上第九識之靜識、自性。


故六祖云:「何其自性,本無動搖。」』


 


◎問:「當一個人很清楚知道自己是大菩薩且有大悲心,但為何有時用的出?有時用不出?該如何做?」


師教示:「那是在修學時清楚的知道善惡二元在爭戰中,所以看誰打贏,誰就出頭。當正修時要好好思維法的妙用,即正見、正思維、正語、正業、正命、正精進、正念、正定,用這八正道用心感受佛法。」


「清晨起床時,有無先靜心?先提醒自己今日要少犯過及不貳過?二六時中,有無自我體會與驗證?如何能將所學的經典、法語,落實在生活中。回家後,有無反省己身今日有無過失?若有過失即拜懺懺悔己過,這時會全身酸痛;若無過失,也向佛菩薩拜佛,這時拜佛拜到全身酥軟,若有如實做到,這拜懺時的覺受自是不同。」


這一切的功夫,皆在靜心而已心若靜,定能在動中細察己過失,改的永遠是自己,自己都無法自我要求了,憑什麼想去改正別人呢?那定是緣木求魚,了不可得。」


 


◎問:「不愛自己,焉能愛人?」


師教示:「世人常要求要人愛、要人疼;或是先付出愛,以期獲得更多的愛,這些都是病態。」


「一個真正愛自己的人,才能真正的愛別人,因為這無所求的愛,才不會淪為自私自利的佔有,不然就苦了(貪愛、我執)對治貪愛最好的方法,就是愛他人世間痛苦皆由一切貪愛、我執而來,愛他人自可得幸福,一個有志修行者,心中是沒有差別對待的,所以要好好的修持好自己的正直心。」


「真正愛自己再去愛他人後,自會覺得原來愛別人比愛自己容易多了。利益一切眾生,就是愛自己,故菩薩知道不能傷害任何眾生。若是做不到,那是因為心中有太多的怨不願放下,才會苦,而根本無明是從第七意識裡所生,再到第八意識,稱二元識。」


 


◎問:「什麼叫“採藥”?」


師教示:「修道人要修本性(自性)修自性唯有靜,才能了解一切。人從五蘊入(從五蘊裡去吸收,而不是麻木掉),先天藥物是要採來淨化而非用五蘊來毒害人身。採大藥,為第八意識的順流,內裡充滿“無對待”的心;若是採小藥,運行小周天,就會有行有不得反求諸己的行為。」


「透過願意改,才知自己錯在哪裡?要知道輪迴都是從恐懼、好奇、憤怒、成見,這些種種情緒的變化所造成的,而人常會為了要證明自己對,常做了許多錯事而不自知。」


「思維經典中的義理去努力落實,試火侯、煉藥物,火熄了會恐懼,火過烈了,會有憤怒的情緒產生,而所謂的行禪是動中靜的功夫,故須時刻思維己心有無過失?」


 


◎問:「要如何“化解一切苦厄”?」


師教示:「唯有透過愛與祝福,才能化解一切苦厄。要有利他心,自己覺悟了,也要利他覺悟。而所謂的利他心就是讓人半步,隨緣莫強求。


菩提心打開了,自能打開心鎖、斷除執著,無論眾生做什麼,都能以歡喜心面對。在一切境界中,不起心、不動念,應什麼得度,則現什麼身,效法觀世音菩薩的精神,做個自己與大眾的觀音大士。」


◎問:「學禪前的基本功是什麼?」


師教示:「要先修十善,十善能落實後再修“慈心禪”,相信利益一切眾生就是利己。


「守孝道,那是一切教的根本。身心所感受一切,皆是從內心深處感恩一切,願意承擔一切,不怨、不惱,謙下、當下承擔即是。」


 


◎問:「要如何解釋什麼是第八意識?」


師教示:「第八意識是發動業力的庫房,具有習性、潛能過去心緒的變化;第八意識由對立、分別的心上升以後,就有好與壞、要與不要的過程。」


「世間輪迴皆由第八意識(根本識)中所產生的二元對立(相對性) ,這是一切根源之始。」


 


師回覆:


玉蟾翁云:


「用功夫者,如擒狡兔,然稍懈則兔縱,稍緊則兔死,須於“空虛”中覓之。」


玄一云:


 


「空虛者 = 看得透、放得下;


即看得透五蘊皆空,放得下強烈的“我執(意識形態)


祝福大家辛卯兔年吉祥如意!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文昌會館 的頭像
    文昌會館

    文昌會館

    文昌會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