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我對文昌會館的感想


    文昌會館位於台南市東區立德十一路5574號,世俗看來是所謂的-無尾巷-一般都認為地理環境差,不過初走進會館,直覺感受到的是,不可能吧...奈ㄟ家水(台語),讓人耳目一新,明亮的建築裡,有花、有草、有竹、有樹、有日式小水池、小魚、拌著規律的流水聲,在加上環境乾淨有著一股清淨悠然之意。


仔細端詳環境,入口處就有匾額寫著〝學為人師,行為示範〞,再進去屋內寫著{大德敦化}四字,這正是文昌會館的精神所在。目的是教導我們要學『好』利用讀好書 存好心 說好話 行好事 來改變自己的惡習,如王善人講得好,讓自己-死心化性-所以世俗所謂不好的地理風水,當住的人都是善心善行,久了也是福地,可孕育出有德之人。


在文昌會館學習也有好一段時間了,一次有一次的體會,在會館,同學們一起學習經典及古聖先賢的智慧,而會館的靈魂人物就是 吳老師及館長秀卿師姊,吳老師總是能在最需要的時候,適時的給予我們正確的做人觀念及創新的思維,導正同學們的錯誤思想,也教導我們要為自己的問題找答案,當面對自己生命中的問題時,要存疑→探索解決提起自我心靈的力量,事在人為,末學自己現在都一直在練習,當自己事情來訪時,靜下來反省,發現很多事真的如老師所云:皆是私心起作用,如何讓心常保 清悠悠的,就是學著放下,真的其實放下也何嘗不是一種選擇,只是在面臨的時候,給他忘了。


在會館裡,同學們,都有著各自的人生關卡與問題,也藉由每個人的問題,大家相互探討解決,再加上吳老師智慧的開示,在每一次的事件上,大家都有學習成長,會館是大家成長的道場,不過末學也認為更大的道場,是在每一個人的生活中,從自己生活中走出來的,才是自己的道,而生活中的老師,是依止在自己的心靈力量的轉化,也就是轉念的功夫,如何讓自己在遇境時能正向思考、能善解,不要都想壞的,在明白道理後,落實在生活當中來體驗道理。


生活中真是有著許多不良的習氣,需要時時刻刻反省,所以會館的學習,像是一個心靈能量補給站,幫助我們對未來的路,能走得更踏實坦然,在吳老師之前說完-法會的因由-之後,我覺得會館時時都在辦法會,讓願意進來的人,能轉迷開悟,解開心結及枷鎖,不過有了法會的場所及與會人員之外,最重要的是還是主法人。


在此 謝謝 老師,亦師亦友的慈悲教導及眾學員同修的真情示現,當然我亦自我勉勵在會館接受教誨之後,回到生活的大道場,也能讓自己充完電的心靈能量,能與生活結合發生作用,這樣才算是法會圓滿亦圓滿法會。


     共勉之   阿彌陀佛   勝謙 2009.2.12


 


  


一年了,大家在文昌會館的學習,一年了,時光飛快,經由老師的教導,一年的時光在會館的學習,帶給我的成長學習及會館的成立宗旨『學好』自己體悟了多少,翻開自己寫過的【對文昌會館的感想】驚覺...哇!寫的真好,但...唉!做的真差。 


在道場的修學宗旨是:『學好』轉化自己諸多不善的念頭與身行做作,老師曾點出:勤跑道場不是不好,不過你的居心何在?有問過自己嗎?是去找寄託、取暖、還是交朋友、吃吃喝喝、當作休閒活動嗎?你是否曾經忘了你學道的初心,還有自己點點滴滴在年初寫下的諸多反省戒言,捫心自問,完成了多少?改了多少?成長了多少?


的確、自己做的很差,雖然有一點一滴的在改,不過一旦大小境界來,又打回了原形,又或者是功夫到手了,不會運用又被習氣、七情六慾給主導,事後才在後悔,正所謂道理知道很多,做到落實卻不多,在道場吸收的正面力量,一回到生活的大道場,不能切確與自己生活結合,發生作用,那這一帖--法藥--不就白喝了,枉 費 老師及與會同窗道友,耗費生命能量的演出教化,末學也一直在思考這個問題  為甚麼?是否自己的心放不下...


放不下 ~私慾~


~我執~


~貪嗔癡~  


容易讓境界牽著走,時時在天人交戰,道心人心不能平衡,心不淨、意不明或者是否日子過久了,散漫了,偶爾靜下心來回想,學道的初心會很感嘆自己做不好,每每都必需藉由,重新翻讀曾經感動自己的經典、善知識,來找回自己的心。


所以末學認為安排早晚課,是必要的,讓自己能常保『平常心』做人。末學最終還是認為篤行是最重要的,知道就只是在的領域,不能解脫,能在生活中,才能解脫束縛,恢復真我,過十善的生活,所以總結一句還是要老老實實的回歸生活上,落實『懺悔 反省 改過』穩定自己,時常患得患失的心,老話一句,把心依止在至善之地,學習時時為他人,少為自己,再次提醒自己,要學好,不要辜負了諸佛菩薩的教誨,及老師的苦心。


          勝謙 慚愧 2010.7.5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文昌會館 的頭像
    文昌會館

    文昌會館

    文昌會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