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天參學法句記錄
中 壇 元 帥 聖 諭
無極極無空一片
極無無極一片空
殿前明鏡未染塵
前後來去也一身
悟心吾心………
真假虛幻無物境
相好相壞歸還真
此篇是新營太子宮內柱上所示,是 三太子的慈悲宣說,也是行者所該體悟的重點,您悟了嗎?
◎你的愛是一種壓迫?還是付出?壓迫─是要你所愛的人聽你的,付出─是對你所愛的人,能將心比心的全然的付出與接受他所選擇的。
當孩子與你意見相左時,就是在提醒你─你所做的一切,絕不是全然都對。要懂得去尊重孩子的選擇,因為他已長大了,雖然在父母的眼中孩子就是孩子,但別忘了要學著放手。(尊重小孩是父母的天職─這是參訪文殊院時,記錄下來的)
◎老病死是生的過程,透過老病死才知神佛有多慈悲!人總是對喜境則樂,就想去抓取;對不喜境就逃避,人會苦就來自於有對於善惡的二元對立,以自我為中心的想要…不想要…,心不安、不寬,就不能隨順觀、隨順覺,迷了就苦了。真正的接受與包容,才能化解一切對立,而一個不懂得靜心的人,做什麼決定都錯!
◎明知世間沒有什麼是留得住的,一切只是因緣聚合的過程,所以無常是常、無我是我,人卻為了追求一個永恆不變的“常”而執取,為了滿足四大暫假組合的這個“我”,而多所造作,在無常與無我中,硬要去追求一個常、一個我,所以符合己意則喜(去抓取)、不合己意則惱(去排斥或逃避),永遠在外境的諸多影響下而感到滿足或不滿足,所以才會多所痛苦。
◎出來參學得隨時觀察自己身上的一切覺受(痛點),是父母的病痛?還是自己糟蹋這個身體後,身體的提醒或反擊?隨時懂得如實得去觀察與思維─怎 麼 了?人因對自己的身體太過執著,而看不透許多事,心念不空過,能滅諸有苦,要能不空過,得從集→苦因,才能滅諸苦,各自的覺受不同,得從中去找到自己的定位。
◎好壞都是同時存在的,在對境中去看好自己的位置在哪兒?從中去切入,進入了角色(誰是你?)然後適切的表演,當因緣到時,就離散了。
◎既是要修行,就得知道好與壞是同時存在的,從當中將心定下來,去看清楚自己的貪著點黏在哪兒?貪什麼?厭惡什麼?為什麼?當願意回頭看清楚自己時,就已經知道該將自己定在哪兒了!」
◎當能夠接受所謂“壞的”,那還有什麼不能接受呢?若是執持一定要盡如己意時,那就又苦了!真正的面對是當下的心能夠定、能夠靜,會去規畫未來但不會去執著,懂得身受心想在實際的對境中去行,懂得轉念而不執著於好壞(別欲令如是、欲令不如是),才能真正的離苦得樂。
◎人是最大的污染源,也是最大的濾清器,做好自己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將方向、原則把握住了,就能盡力將事情給處理好。
◎真正的功德是自心得隨時保持在平和與感恩中,隨時給人溫暖與溫馨的感受,就是“功德”。
◎出門參學有辦法到達此地,就要懂得感謝父母!孝順父母!因為每一寸生命都是父母所給予,每日迴向父母、體貼父母、和顏悅色的對待父母。這輩子要感謝父母─天恩浩蕩 十方皆是 遍體皆空,這是 東華帝 君所教示,教我們要孝順。人總是會設定自己的父母該怎麼做才是對的,但父母就是父母,這輩子是沒得選的,既是這樣就別說父母錯,不管如何,自己能從中去知道好壞、對錯就行了。
◎懂得回來對治自己的心,則父母的所做所為不論好與壞,皆是對己身最好的示範,懂得回來端正己身為要 (以善為師、以戒為師,去除我慢、我見與疑結,才是真孝順) ,將自己做好,就是最好的功德迴向,懂得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原則、方向把握住了,在生活中將事情盡力處理好也就是了。
◎第一天的重點在於常與無常、無我與我的關係,及父母對子女的關愛與教育、孩子對父母的看法與溝通;上對下要懂得謙和與包容,下對上要知道與做到孝順與報恩。一切所遇緣無好壞對錯,端看己心如何去面對→接受→轉念→包容一切(就是甘願啦)!真正的接受與包容,才能化解一切對立,而一個不懂得靜心的人,做什麼決定都錯!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