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課筆記─呂純陽祖師訓文


呂純陽祖師云:


道德經云:「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人身小天地,道者─第九識之「靜 識」,


「道 生 一」:一者,第八識之動識。


「一 生 二」:二者,第七識與第六識之搖識。


「二 生 三」:三者,是前五識。


「三 生 萬物」:由眼耳鼻舌身等這五識而生萬物。


故六祖云:「何其自性,能生萬法。」


 


師教示:「這段文千萬別依文解字,“道”指的是自性是存在於體內的無極識。 “自性者”曰無極、曰道,是圓滿、如如不動的,修第九意識、修淨識。」


「道是無極(無對待) → 一動一點成“太極”(第八意識)又稱太一,是萬法的總源頭 → 陰陽分判成第七、第六意識(清者上、濁者下) → 再由第六意識這個意王所主導出五蘊的一切“想要”,再延伸變化成世間種種的一切。」


「人身小天地,道者─第九識之「靜 識」。先天曰河圖,後天曰洛書。第九識就是落在後天(洛書)的第九宮的作用上,九在上,五入中宮曰五黃,下入一,左三右七,二四為肩,六八為足。這一切與三元九品有關係。」


「無極一動生太極,當中一動的那一點為第八意識,陰陽分判成兩儀,


其中各有一點,黑中有一白點稱第七意識為陽儀,白中有一黑點稱第六意識為陰儀,由第六意識搖而生萬法,故又稱搖識。」


 


◎問:『什麼叫做第九識之「靜 識」?』


  師教示:「要了解靜識須先靜心,才能了解第九識的作用。」


「第九意識為淨琉識,是如如不動,在儒家稱純陽識、道家稱仙識(含藏識)。」


 


◎問:『什麼叫做「道 生 一」?』


師教示:「無極一動生太極,當中一動的那一點為第八意識


 


◎問:『什麼叫做「一 生 二」?』


師教示:「陰陽分判成兩儀,黑中有一白點稱第七意識為陽儀,白中有一黑點稱第六意識為陰儀 (清者上、濁者下),由第六意識搖而生萬法,故又稱搖識。


 


◎問:『什麼叫做「二 生 三」?』


師教示:「二生三,這“三”主的是由第六意識主導眼、耳、鼻、舌、身、意的作用,而有色、聲、香、味、觸、法五蘊的種種貪愛、憂惱。


 


◎問:『什麼叫做「三 生 萬 物」?』


師教示:「再由五蘊所引起的種種欲望交纏自能生出萬物、萬法。」


 


◎問:『如何從中修持?』


師教示:『故六祖云:「何其自性,能修萬法。」「何其自性,本無動搖。」故修行要從五蘊裡去逆修與識透,用理智去降伏五蘊,看清己身的五欲六塵皆是虛幻不實,此皆是第六意識這個意王在作主(指揮五蘊起作用,而起了眾多的想要),當犯過了(毛病、煩惱升)便真懺悔自己的無明罩頂,漸漸地讓第七意識的陽儀能作主(淨識的一滴甘露水灑下,也是一種良心的呼喚),自能斷惡修善,一燈照破一切無明。』


 


『六祖云:「五八六七果轉因。」是謂前五識之陰識與第八意識之陽識,皆為「果識」。第六識之陰儀與第七識之陽儀皆為「因識」。


修者由第六識之搖識經第七識之引導而轉於第八識之純動識,再轉上第九識之靜識、自性。


故六祖云:「何其自性,本無動搖。」』


 


◎問:『如何解釋六祖云:「五八六七果因轉」這句話?』


師教示:『五─前五識,八─第八意識,六─第六意識,七─第七意識整句話的意思在於看到了現在的因緣,是上個因緣的結果,即要看清五蘊的變化與六識的輾轉流竄,對於種種負面情緒與身体的種種身受去分辨好壞,進而起了種種貪愛與憂惱(嗔恨)的愚癡行為。』


一個修行者,在過程中看到了種種的愚癡行為後,要懂得回來反觀自省,“認理不認人,幫理不幫親”,先看清楚自己內在心思的浮動變化,“若能轉境即同如來”,則自能回到靜識,能如如不動,不為境界所動。』


『一個修行者,身體上種種攝受的變化,也是要由骨盆脊椎底層,一層層的往上修,如人的脊椎也是一節節,且必須是中空的,那麼人也才能彎腰及做各種動作,才能在脊椎兩旁的神經叢中,感到氣的流動。下盤要穩,中間要能轉,上面要能軟Q,由下而上,這不也是一種逆修嗎?』


『一個修行者,真了解後,就要懂得將第七意識的能量給擴大,慢慢地將五蘊給淨化掉,故第七意識又稱“淨識”(不受污染,有清淨的功能),但其清淨的功能從哪裡來?從第八意識所含藏的善種子來。過程中,若能將第七意識轉化到第八意識就能有道果產生,


  但成就必須在紅塵俗世裡種種的對應下,才能鍛練出真實的智慧。』


『人能輪迴三界,就是在第八意識含藏識裡,藏著人累生累劫的


習性,所以也是業報主導之所在。所以,人之將死時,也是透過第八意識的作用。』


『第九意識是不動不搖的,稱不動識。如上善若水,最好能保持第九意識的自然流露;但中下根器者,根本難以達成,故神仙佛聖並不特意對第九意識做解說。』


 


師回覆:「此篇文章為真修實煉者之必修功課。」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文昌會館 的頭像
    文昌會館

    文昌會館

    文昌會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