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節錄自天壇學苑--修學重要階段『以苦為師』部份課程內容
玄一師兄講述 宣講日期:2007、06、20
人生是快樂,還是痛苦的?為什麼會想要到廟宇拜拜?祈求
平安,還是看其他人拜,自己跟著拜,或者因為相信有神所
以拜拜。修行與信仰一樣嗎,信仰等不等於修行?有何不
同?
修行簡單來說是「修正與恢復」,修正自身的言語、思
想、行為與表達,以符合大道的運行,恢復正常的運作。
信仰,有人當成是寄託,或是認為信仰是願望的實現。信為相
信,仰為仰慕,或為相信或為仰慕或為祈求,而大部份來到天
壇或廟宇參拜的人多是「信」玉皇上帝,將玉皇上帝或其他
神、仙、佛菩薩當成是遇到問題時能依靠的上主或祈求的對
象,相信有神,但在生活上卻不一定依照祂們的教導與指示行
事。
能依照佛菩薩的教導修正,按照佛菩薩的訓示落實於生
活,將佛菩薩留下來的經教運用並實踐於生活稱為修行,所以
信仰與修行並不相同,但信仰可以是修行的開始,由信仰要進
入修行則有一個重要階段稱「苦」。本師釋迦牟尼佛示現的就
是苦行,佛教導我們『以苦為師,以戒為師』,一個學佛的
人不能嚴持戒律,戒貪瞋癡,不能吃苦,就肯定不能成就。
一個真正會修行的人決離不開苦修,要苦修首先要知道苦
的因,修行想「離苦得樂」,必須先體會到眾苦,「生、老、
病、死、憂悲惱苦、怨憎會苦、恩愛別離苦、所欲不得苦」。
瞭解苦因接著就要找到方法,用對的方式斷滅苦因證悟得果。
會修行的人懂得修正檢討改進,去惡從善,那麼生活上就能減
免「受刑、受苦」,即使遇到挫折也能明白每一次苦難都是考
驗與成長的機會,所以能不以為苦。而不會修行的人當面對苦
難、挫折,缺乏學習改正的態度,生活痛苦就像是在受刑一
般,一樣是過生活有人是修行,有人則選擇讓自己受刑。
當下這一刻大家一同聚在一起,在同一個空間,用同一部
空調,有人感覺溫度適中,很舒服很輕鬆,有人卻認為太冷或
過熱,一樣在這裡,同一個時刻但感受不同,為什麼不同?因
為心不同,所以身體的感受不同。【心是體,身為用】,所以
與身心不同有關。也就是說要修行必須瞭解「身、心」,心為
本體,身為受用,所有的感受都是「身」在感觸。
佛教流傳至中國後有許多的名相讓人弄不清楚,其實從信仰直
至修行的重點就是「心」,是「心」在主導,更是關鍵。諺語
云:「頭過身就過」,頭指的是「念頭」,心的想法,念頭跨
越過,身體的障礙也會過。
孚佑上帝純陽呂祖天師心經偈曰「一切惟心心最危 範天圍
地發光輝 天心即在人心見 人合天心天弗違」。也是強調
「心」的重要,只可惜人往往是「人心皆散亂」,於是純陽呂
祖天師便教導我們要「一念便純真」,要念佛、念玉皇上帝都
行,將這一念止於佛菩薩的聖號,藉由一念,瞭解聖號的真正
深意,目的要我們「深入經藏」,面對境界身體力行,用心下
功夫,用身體去體會、力行。
要力行當然要勇猛精進要有耐力、苦力,與最重要的「願
力」,明瞭一切法得成於「忍」,做到身體懂得忍辱,心靈懂
得釋放,當生活有挫折,或身體有疼痛,心要懂得打開,放開
心去接受、面對、解決,那麼對於一切事皆可平衡,藉由生活
上的苦痛,找到原因,面對解決,又例如藉由身體疼痛不適,
與筋絡氣血的走向,找到痛苦的根源,方可根除解決。
以打坐共修為例,同一個空間裡如果有人感覺到暖熱,必
定是因為有人覺的寒冷,「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損之
又損,乃至於無」,無為空,雖為空,但世間一切物皆壞,惟
「空」不壞,惟「無」不敗。世間任何的一切都是因緣臨時的
聚合,惟有「空」不壞,「無」不敗,能達到空,再升到「妙
有」,靈性自然證「真」,一念便純真,那是證明,也是正
常。
天是公平的,不會獨厚一人,也不會只損一人,同樣在這裡,
同一個氣場,各人的身體所用不同,有人是接收,有人是發
射,但要知道「施比受更有福」,必定是夠多了才有能力給,
在給的同時有種種的苦,就要懂得「以苦為師」。
「師」為學習的對象,既然是學習就要深入、要透澈,一切過
程的感受,不論是舒適或是痛苦都要去徹底了解原因,掌握每
一個學習的機會。過程舒服,要感恩給與,也要反省自我為何
不足,更重要的是要知道如果舒適過了頭也是造罪,生活上享
樂享福過頭,不知檢點,就容易造罪,「享福即造罪」。
痛苦到了極點只知怨天罵地,不知檢討,就會失掉天給你成長
的機會,調整過程會難受疼痛,是天給我們機會消業,歡喜的
接受,勇敢的面對,徹底的解決,過了,通了,業就消了,如
果能識透這個事實,會很歡喜的接受,並感謝讓我們成長的人
事物,感謝他們幫助我們帶走過多的業,而且又能滿足對方的
需求,會痛一定有原因,能藉由調整找到問題解決,當然也要
感恩,天地一定是公平的,當陰陽平衡,就不會有人感覺燥
熱,或者有人覺得寒冷,一切都會平衡,這就是道。
得道之人擅調陰陽,團體共修如果禁不住調整,或老是讓
自己污染了才想到要來這裡修身養習,也只是增加別人調整的
功力,把「身體力行」誤用為拿身體來造業,而不是當成修
行,是選擇當個『受刑人』,雖然也有信仰,但是「受刑」,
而非「修行」。
各位來到道場是來「修行」還是「受刑」?信仰不等於修行,
但有修行的成份;修行不等於信仰,但必須要先有信仰,才知
道如何正確的修行。但不管有無信仰,要不要修行,大多數的
人一天到晚多是在「受刑」,這就是人生的苦諦。更多富貴人
家表面是享福其實是在造罪與受罪,吃多怕胖,吃好怕病,吃
的愈精緻毛病愈多,錢多怕綁架,整日為了滿足慾望,汲汲營
營,勞碌奔波。
想離苦,要修行還要有一個重要的認知是「死、殘、自
盡」。要有必死的決心,要死自身的妄想心,要殘忍的斷除所
有自身的慾望,對人對事要自盡其意(力),為道殞命終不後
悔。信仰與修行最大的不同,就是修行要有必死的決心,因為
不管接不接受人都要死,死有重如泰山,有輕如鴻毛。死,要
死得有價值,更要不怕死。
能為「道」置生死於度外,接著就是要發「菩提心」,要有
「普渡眾生的心」,「濟世,無私奉獻的心」,當俱備了必死
的決心,願意努力學習,功夫得力了,接下來就要「藏道渡
人」,即使所付出的,跟成效根本不成比例,但就是要不計得
失,不求回報的利益一切眾生。
利益眾生的方式不是一定要趕經懺,做法會,蓋大廟,或有很
多信眾推崇就很厲害,因為皆非正法。講經說法轉法輪就是利
益眾生的方式之一,介紹正法讓眾生得以學習進而離苦得樂就
是利益眾生。要轉法輪的基本三條件:第一是要有場地,第二
要有法師,第三是會說法,會讚嘆諸佛如來,這樣稱之為轉法
輪。
藉由講師的介紹讓人得以學習共同參與,與講師一同護持正法
並得以成長,那麼聽講的人也是在轉法輪,但很多人聽經聞
法,不是真正聽來修行用,是聽「安心與安慰」,去到講堂裡
看到法師、講師還在,講師還會修,就很安心,放心,自己不
修沒關係,法師、講師只要還在,有問題找他就OK,實在可
惜!
諺語說的好「公修公得,婆修婆得,不修不得」。信眾自己不
修,法師、講師再高明,或許能幫人解決眼前的問題,但絕無
法幫人改因果消業障赴極樂。大乘經說「佛不度眾生」,是真
的!眾生得度是誰度的?自己悟、自己度。佛只為我們做增上
緣而已。佛法是師道,佛菩薩是我們的老師,老師把道理、方
法教給我們,我們要力行才能得到好的效果。
當有濟世渡人的心,任何的困難都能不以為苦,痛習慣,
痛透澈了,就能痛出心得,能痛得全身貫通,痛到最後過而不
染,有感無受,凡塵不染清靜心,事來隨應,甚至於人事物還
沒發生之前,自己先有感受,要藉由感受去檢視自己不足的地
方,承認自己不完美,找到不足的地方修正,藉由人事物的啟
發去感謝對方。
人有病痛必定因為五行不調,一天到晚自私自利,想的全
都是「貪瞋癡」,得不到就怪罪他人,怨天恨地,驚東怕西…
負面的情緒累積下來,再加上生活習慣不佳當然會五行不調,
於是身體便有所阻滯產生病痛,當然也可以說-會有這麼多的
滯礙與沒有發菩薩心,濟世渡人的心有關。
心胸寬廣,肯無私的奉獻,遇到困難自助天助當然就能化解,
凡事過了就好,自然了就不會有滯礙的累積,無私奉獻的心是
絕對寬廣無憂的,心無慮,身自然就輕鬆。如果已經知道了,
也願意修正了,那麼痛也會成為家常便飯,痛的過才通得了,
痛不過就等下一次時機因緣到了再繼續痛,除非是全身都通達
了,否則不痛的人不是沒病,而是長期的累積變形了歪邪了,
等到問題嚴重時再一次爆發。
面對生活不也是如此,除非真正豁達看破放下不執著,那麼任
何的挫折都不是問題,若是不抱持正確的心態以減少錯誤,或
培養解決事情的能力,那麼往往是一考就倒。人承受痛苦的過
程就是學習的開始,受的了為「磨練」,受不了稱「折磨」,
如果知道是磨練就會更積極,更努力,並知道這是個過程,但
如果認為是折磨,就容易埋怨、想放棄。
做人最大的任務就是要了脫生死,要了脫生死就一定要修道,
修自己的道,修自己的平常心。修行的時間愈來愈少了,希望
大家要把握,每一個人都怕辛苦,但沒有經歷過辛苦不會知道
什麼是修行。
世尊當年講經說法,成就的人常常是世尊的一段開示或一
句話就懂了,開悟了!一樣是學習世尊的教誨,現在人為何看
經千萬部,卻依然迷惑,通不了?因為找不到真心,更別說找
到回家的路。當願意接受、相信,願意努力的身體力行,下一
個重要關鍵就是找到回家的路,與回家的正確方法。
現在大部份的人生命結束不是回家,更多人以為人死了就一定
蒙佛接引,往生西方,錯!多數人是『流浪生死,常沉苦
海』,只有極少數是真正「駕鶴西歸,駕返瑤池,榮登極
樂」。所以說不知回家的路,最是可憐,希望大家細細體會。
修行「信」了以後,不可再起疑念,要深信不疑,選定了適
合自己的正法,要深信決不懷疑。這和信仰不同,信仰的不懷
疑來自於「慾望的滿足」,修行的不懷疑來自於「至誠感
通」。感應則來自於身體的變化,習氣毛病減少了,人緣愈來
愈好,不求自得,願意修正自己的人不一定長得漂亮,但一定
是自然好親近,有人緣,讓人見到就覺得「感覺很好、氣氛很
好」,「望之儼然,即之也溫」,真正有修持的人,必定有能
力幫別人調和,不論走到那裡氣氛都很平和,這是很自然的。
如果是正法選定之後還會有疑問,表示沒有修進去,沒有斷
疑,無法生信,為什麼信不了?因為沒有願力,沒發菩提心,
沒有濟世渡人的願力,就如同來到天壇卻沒有和玉皇上帝相同
的願,那麼你要如何與祂相應,相通?通不了沒有感受要怎麼
信得了。玉皇上帝教我們「大道無形,大道無情…常清靜
矣」。試問各位:「清靜了嗎」?很多人會說:我也想清靜,
但清靜不了。那清靜是自然的,當特意想清靜就清靜不了,因
為清靜是「自然而然」。修道就是修一個無為的「自然」,而
不是各位所想「特意」的困難。
有信有願再進一步的是要相信自己做得到,很多人很願意
修行,卻不願意相信自己做得到,懷疑自己的能力,相信神可
以,認為自己是凡夫絕對不行,忽略了神仙,佛菩薩也是人做
的,是你做的,玉皇上帝沒有「你」要如何發展!能相信,不
懷疑了,自然而然「你」就是「祂」,「祂」就是「你」,相
信接受了,才有辦法找到自己的本心,要找到回家的路要先認
識自己,認識自己以後要能接受自己,這很重要!要相信自己
做得到。念佛親近佛法的人也是要相信自己絕對能夠往生,才
有機會往生成佛,往生至極樂世界後必與阿彌陀佛的信願行一
模一樣,沒差別。而果然能往生的人,必定當人時的信願行也
和阿彌陀佛一樣,自己一念就是阿彌陀佛,不懷疑不間雜,才
有辦法相通到極樂。
如果是選擇修禪就應該是「外不著相是禪,內不動心是定」,
內外皆定,因為唯有「定慧」能解脫,解脫「我無法做到的知
見」,解脫生活上的毛病習氣。真正能接受自己的人,有禪定
的功夫,不會隨著外境的變化而任意起舞,能解脫知見,才能
見真,「知見」是障礙,但也不是說障礙一定不好,是要跨越
障礙才能成長,接受自己以後就是要解脫知見,解脫知見是了
生死的開始。
解脫知見「見真」後,接著就是要認真「修真」,修全
真,道修全真,真的「認真了」大道會幫你證明,證明你所學
所做。『相信』、『認真』的人,生活自然就會接受天的安
排,而不是一天到晚妄求尋找,那麼即使無法外出應事,在家
實在的生活也能辦道,只要你是認真的修學,天自有安排,面
對生活絕對是「平常心」,修道修平常心,平常即是道。平常
心則表現於「真實、本份、做人」,這也是修道的宗旨,把人
的角色做好,人為三才之一,天不言、地不語,唯有人能代表
天地宣揚道理,老實的當好「人」的角色就可配天配地,而不
是去神化自己是那一尊神佛的代表。
人吃五穀雜糧難免會生病,身體會有疼痛,或有醫生查不
到的病因,這個時候人們就會懷疑是不是鬼上身,懷疑與「業
障」有關,累世有緣的佛子、靈性可以找的到你,是想來告訴
你他們很苦,無法用可以溝通的言語表達,便藉由身體的感
受,希望讓人了解,用相互間能量傳達的方式讓人了解他們的
痛苦,但人往往不了解,認為是「卡到陰」,便四處請法師做
法,想驅趕身上的陰邪,被和自己有緣的佛子找到了,其實是
化解冤仇與報恩最好的時機,但人們第一個想法都是要「想辦
法請走」,十方法界沒有任何眾生會是要傷害我們的,會找上
你必定有因緣,遇到機會來了當然要想辦法化解,善緣要善
了,惡緣也要善了,任何的對待都是在提醒我們要好好修行,
期望我們能成仙成佛,提醒我們不要和他們一樣流浪生死,墮
地獄,也藉由祂們讓我們了解當人的可貴,用祂們的痛苦提醒
我們應該更努力,如果能有用學習的心態就能明瞭,就能知道
世上沒有「鬼」,只有恩人,是來幫助我們成長的恩人,沒有
經歷何來明白與成長,當然要感謝,鬼是自己想的,也是自己
的貪念、惡念所作,有貪心就會放不下,想控制、想達成目
的,想獲得,當控制不了、得不到就生氣,瞋恨就來,接著就
開始有些愚癡、奇怪的行為。如果是貪到了,獲得自己想要
的,就容易陷入愛染,不想脫離,也是愚癡,而這些全都是
「貪」做主,所以一切的鬼只有一個字就是「貪」,該怎麼戒
「貪」?守好本份規矩,不要妄求,要「真實、本份、做
人」,不要隨意祈求。不論修道或學佛都要懂得知恩報恩,能
常常保有感恩的心,身上所散發出來的正氣與正念,自然能感
動佛子,當他們能感受到善意與感恩,善意的對待,必定能換
來善意的回應,那麼負能量也必能轉換為善意的護持,修道念
佛想有成就必定具備感恩報恩的心。報父母恩、報眾生恩,感
恩眾生提供一切生活所需,修行不是偉大的工作,是做人的本
份,要做人就要保持「報恩的心」。
報恩更應該從報父母恩做起,任何的宗教都強調要孝順,
孝是修道的根本,能當人不論好壞,都應該感恩父母,要知道
如果我們失意、失敗了,最難過、痛苦的會是父母,成功了最
開心的是父母,最不求回報的也是父母。現代人有孝順的心,
但不一定有孝順的行為,與父母之間的相處不佳,也多因為溝
通不良,說話口氣不好,沒有藝術,淨講些連自己都聽不下去
的話,什麼話要出口之前是不是先想想:這些話用在自己身
上,自身會有何感受?講話前先設身處地想一想,經過思考所
說的話必定悅耳不傷人,所以有修持的人講話必定都很慢,不
隨便開口或是看到時機因緣成熟才會說,話語內容也絕對是前
後一致、相當、圓融,而不是強詞奪理。
佛所教導的「以苦為師,以戒為師」是佛陀對我們最直接
最有利的教學,佛對我們的慈悲希望大家都能接受。知苦之
後,要能知道「苦」的因素,將這些苦的因素整理集結,找到
下手處面對並解決,解決自己的因果,身體有身體的病,人事
物有人事物的問題,但凡事必有因,「苦」也有因,有累世所
造,也有今世所做。「禍福無門,惟人自召;善惡之報,如影
隨形。」要怎樣收集苦因,「太上感應篇」、「地藏菩薩本願
經」都有詳細的因果介紹,理解透澈就可以找到原因,找到原
因之後,太上感應篇、地藏菩薩本願經也有提供方法斷除,或
者更簡單的辦法就是先做到懺悔、反省、改過,改過「戒殺、
放生、持齋、念佛」的生活。
「戒殺」就是不殺生,從不殺蚊蟲螞蟻做起,會吸人血是
母蚊,是因為牠懷孕了,需要養份孕育下一代,用同理心思
考:一位孕婦為了養育下一代,出外工作卻被無情的殺害!螞
蟻為了生存覓食,找到食物後同心協力相互通知合作,為的也
只是想把食物搬回家,螞蟻的無私團結是自私的人類所不及
的,但如果被人類發現了就要遭到無情的殺害,甚至毀滅牠們
整個家族。殺螞蟻有果報嗎?當然有,萬法皆空,因果不空,
每一筆都清清楚楚。
如果身上有許多連看醫生都治不好的病,那麼就要多放
生,但放生不是要大家隨便買,然後任意放,任意的放生除了
救不了牠們,還可能破壞生態環境,甚至讓不肖商人專門補
捉,以提供放生用。放生的真正意義是慈悲護生,看到即將被
宰殺的牲畜,用自己的能力慈悲救護,或買下來盡可能帶到適
合的環境,放牠們自由。在現代很難做到真正的放生,但至少
要在嘴巴上放過牠們,也就是素食,並全力勸導素食,甚至在
食用葷腥的地方也勸人吃素,因為他們不懂,所以要自己去以
身作則,過程或許很辛苦,但要能以苦為師,這就是修行。
本師釋迦牟尼佛曾說:十方一切佛阿彌陀第一。不論佛、
道所舉辦的每一場法會佛事、法事,也都是由阿彌陀佛最後收
圓,在天壇『佛說阿彌陀經』更是每一場法會的重要經典,這
表示玉皇上帝也護持阿彌陀佛,玉皇上帝已有如此崇高的地
位,仍願意護持阿彌陀佛,能有這等心量也表示佛佛相同,佛
說:「末法時期,淨土成就」。末法時期的眾生,妄想、分
別、執著比從前更嚴重,修學其他法門要斷除煩惱、習氣,實
在很困難,念佛只要功夫成片,就能超越三界,往生證果,得
到佛法的真實受用,這是佛對末法時期眾生的慈悲教誨,希望
大家能明白其中的含意,所以才更鼓勵大家要念佛。
戒殺是要自己不要再造業,放生是要培養自身的慈悲心,
放生也從素食做起,念佛則是自利利他,念佛也可以練習禪
定,不是靜靜的坐著打坐,就稱為禪定,不取於相是禪,如如
不動是定,二六時中用一句「南無阿彌陀佛」保持清靜心也稱
為禪定。
修行要先知苦,知苦之後要能整理將「苦」集合,而後用
聖賢人所留下來的教導與方法一次斷除。這些是誰教的?是成
就的祖師爺教的,六祖壇經裡有一段話「無端起知見,著相求
菩提。情存一念悟,寧越昔時迷?自性覺源體,隨照枉遷流。
不入祖師室,茫然趣兩頭。」不入祖師室,遑論修道,祖師
室在那?是自性!自性從那裡顯現?就是做到聖賢人的教導。
念誦是信仰的開始,由念誦中啟發自身的「實智、真心、實
行」方能稱為修行,逐一落實於生活才算開始有真功夫,能從
生活中體會大道,以道學真,才稱為「修道」,修道人不是可
以隨便稱呼的,因為「若真修道人,不見世間過」,而學道之
人還在學,無法平衡才會落於好壞,會有分別心,因為還有許
多的意識現前,六根容易起作用,就會有生老病死種種苦,苦
根起作用無明煩惱就現前,會「無明」因為無法斷苦,能斷苦
就能得道,也才是真正在修道。要修道要先知苦,身體會有病
痛,心會覺得痛苦,這是一種通知、一種警訊,是提醒我們該
修正了,遇到病苦的通知是要接受、還是要排斥?掌握在自
己,接受、面對、解決就有機會痊癒,排斥它只有讓自己病的
更重,沉淪的更深。希望大家慢慢對苦有所體會,修學不是一
定要跑到深山古洞去修練,修學更是每天的事,修學其實是從
生活應事中修正自己的身口意「老實、本份、做人」,守好
「五戒十善」,並終身奉行「戒殺、放生、持齋、念佛」,
真正做到了就會發現,修行也在力行「老實、本份、做人、
戒殺、放生、持齋、念佛」中圓滿。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