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知識與善友
所謂善知識(上師),這並不是隨便得來的名號,要如何知道善知識(上師)是否具格?首先必須要看他們的“心”,善知識本身應當是經由聞思修的過程而對本師釋迦牟尼佛所親臨指導的教法與教義有深切的瞭解,而善知識也必須能將教法及教義傳授予善友,同時自身與這些善友也能真正的落實此教法教義;進一步而言,善知識不僅僅需瞭解其他的善友,而且要真正了悟“心”的本質,如此才是這裏所要傳達「善知識與善友」所應必備的德行。
簡而言之,善知識是必須深廣地瞭解真正的佛法(非相似佛法),還必須要有能力教導他人,善知識也應當圓滿學習小乘及大乘法之邏輯與哲理,他們的心也應已完全的調伏跟佛一般,而除了上述所應具足之德行外,具格善知識還需有慈悲心來利益眾生,倘若沒有慈悲心,他們便不會去傳承佛法予相應的善友。
如果我們所依止的善知識,其修行層次低於我們,那麼其結果只會拉著我們向下沉淪;假如我們所依止的善知識,其修行與我們相同,那麼也無法相互利益,也不會讓我們進步;因此,我們所依止的善知識,他或她應當具有比我們更高尚的德行,同時也深知佛法的奧義,如此我們便能依止他或她的引導來修持。
相對地,雖依止了具格的善知識,而我們若非是具格的善友,那麼具格善知識也無法對我們產生真正的利益。而依止善知識之前,我們應當作好檢視,檢視確定後便全然地依止他,而且善友對善知識應當具備三種信心:
1. 信任的信心:所追隨的善知識必然具有浩然正氣、堅毅的外表、柔和的慈心,如此方不會為自己的想像或他人的吹捧,而蒙蔽了自己的判斷。
2. 鼓舞的信心:得遇有緣的善知識,相應之時自然生歡喜心而經由此歡喜心產生信心─『其暖如春,其樂融融,法喜充滿,內心湧動』此為真境界非妄想而來,實相般若非文字般若。
3. 解脫的信心:願自度而後度人,我與眾生皆遠離痛苦;願自覺而後覺他,我與眾生得究竟開悟。
除上述三種信心應具備外,具格善友也應具足慈悲心。此慈悲心就是誓願一切眾生皆能離一切苦及苦因,看到眾生被一切痛苦所綑綁,我們應有強烈的願心來拔除他們的痛苦。上述的三種信心再加上慈悲心才能夠讓我們成為真正具格的善友。
節錄自「上師與弟子」─第十七世大寶法王噶瑪巴於印度 菩提迦耶的開示
感謝大寶法王噶瑪巴無私的付出,祝願一切有情皆得法益!
吳師口述後學李秀卿恭敬整理於文昌會館2011.7.8
【如何依止上師】─大寶法王噶瑪巴
「上師如同太陽,若太過接近太陽,則會被融化;若離太陽太遙遠則得不到陽光的溫暖。所以依止上師,除了確定自己已經升起堅定不移的信心與淨觀之外,我們應該既要保持一定的距離,又不遠離所跟隨的上師。」
「我們若有機會見到上師,則應該注視上師的面容,無需覺得不好意思或有所冒犯,凝視上師的面容可以幫助我們增長道心,生起信心並得到加持。」
法王噶瑪巴開示『修心教法』時提到:『修行是修我們的自心。任何慈與悲的修持,都不應該只是嘴上的修行。真正發起心來,拔除一切眾生的痛苦、給予一切眾生快樂、並且不傷害眾生、欺負眾生或嫉妒眾生,這才是真正的修心。離心之外,一切外相的修持都不是究竟。』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