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般若波羅蜜多心經靜坐心法”四


     觀自 在 菩 薩 行 深“般若”~~~



◎問:「何謂“般若”?」

●師教示:「究竟圓滿的智慧。」


「這是接近真實的說法,因為真正的“般若”雖泛指智慧(清淨圓滿的智慧),但其實真正走過的修行者,在真實體驗後便知就是“道”,道在於能行、在於能落實多少。這難以用言語與筆墨去傳達,表達的出來的僅能以接近真實的說法來描述。」


「“般若”絕非指一般的智慧,乃是深信因果之“”─讓心性常保清明即是。」


 


◎問:「如何分辨得機巧智真智慧之人?」


●師教示:「斯人外在氣質予人的感受,自會告訴你。」


「善用機巧智的人,常自以為得了真智慧,卻是賣弄機巧、貪圖名利,外表裝飾的再好,卻是內藏私心、心懷鬼胎。(出陰神,雖有巧言但無法予人溫暖甚至有難以親近的感覺。)


「有真智慧之人,旁人見之自有君子風範,如“論語 子張篇所述─君子有三變:望之儼然,即之也溫,聽其言也厲。”此為真君子(如 孔聖人即是),總能適時給人溫暖,重義輕利、不隨意承諾。 (出陽神,內懷濟世愛人之心,外人見之自感溫暖。)


 


◎問:「要如何在紅塵俗世中,當個有智慧之人?什麼叫聖凡同修?」


●師教示:「從生活中如實去走過(行與深) 四念住”─觀身不淨、觀受是苦觀心無常、觀法無我的過程去體會“苦空無常、無我”,才能修得真智慧。」


「做好自己、面對所緣,明白因果業力絲毫不爽─從日常生活中每個所遇緣的不同去識透與解脫,透過種種對應去修正自己的六識,去改給眾人看而不是要人改給你看,改毛病、去脾氣如實的改過,去對治內在不安的自己。」


「釋懷因緣的來去本空,恢復清淨自在!讓心能安(得定)、心能寬(得智慧)在塵不染塵就是叫“聖凡同修”。」


「“人心即佛心”心自在了、不空過了(心念不空過,能滅諸有苦),自不再執著於取捨、好壞(苦空無常、無我),調心過程任運自然,自能清淨自在、自得真智慧!」


「世人總不知老之將至,當業滿果畢撒手人寰時,還是在生死輪迴過程中,不知流落何方呢?若無真實智慧,生死無法自在,那如何觀自在呢?」


 


◎問:「想當個有智慧之人,但過程中的挫折很多,怎辦?」


●師教示:「道在於能行,而非學了多少?而種種的挫折常來自於懶惰、恐懼與憤怒…這種種不安的情緒,以及不願接受不完美的自己。」


面對懶惰以精進心去對治,自能得舒緩,而非再找理由、藉口而不去做。」


面對恐懼就讀經典及多接近善知識,用正知、正見來轉化內在不安的情緒,將之化為清淨。」


面對憤怒就以柔軟心對治,捨棄我執與法執,自能轉化氣質予人溫暖。」


面對不完美的自己時,就要學著去接受,而非矮化自己;學著去淡化(改進)這份不完美,事來則應、事去不留,將強加在身上的“渣渣”一一去除,而過程中自是會痛,這時就是練就四念住的好時機,如此反覆的從遇緣不同中去提升、去平衡,那法輪也才能自轉啊!」


 


◎問:「什麼是“般若的真實功夫”?」


●師教示:「一動 安人利物(慈心於物),修福積善的功深


一靜 入定觀空,從觀空入手有定,方能得自在


般若完成在動、靜之間,此為般若的真實功夫。」


 


◎問:「固執己見與變動性高的人,在修行上所遇障礙為何?」


●師教示:「固執己見者會給自己架框設限,明知拿掉就好,卻害怕改變而不知變通。變動性高者,表面上順應潮流,其實是堅持想找到自己所設想的想要,其內在有著更深沉且牢不可破的執著。以上兩者皆不行中道,故不可取;因其外表的行事作為雖不同,但其內在皆具有抗拒性,所以皆會活在壓力之下而自覺辛苦與委屈。」


「智 慧 機 巧 同 為 心,智 人 修 內 愚外 尋,


若 能 悟 智 起 三 界,罷 手 還 家 自 在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文昌會館 的頭像
    文昌會館

    文昌會館

    文昌會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