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其他 (72)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文昌會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神像如果手上有劍,表神尊有慧,辯才無礙,慧劍能斷眾生的煩惱;如手持葫蘆則表神尊肚量大,肚內有藥能救療苦難的眾生;如手持「佛塵、法塵」則教導眾生要清淨無染,在塵不染塵,而持法塵的神佛也都會「倒駕慈航」,示現於凡境不染法塵;佛比「OK」手勢表「三法印」教導眾生要「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淨其意,圓通自在」。在寺廟裡只要用心,在在處處都是無言說法。

文昌會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觀世音菩薩』是每一個人內在療傷止痛的能力;當心靈受到創傷,無法得到安慰之時,至心的稱唸『南無觀世音菩薩』,可以自我開啟安慰創傷的能量,而這才是真正「本尊觀世音菩薩」。



文昌會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真正的佛菩薩是每一個人『真心所做』,木雕泥塑只是表像,真神在『真心』。



文昌會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活的時候安祥,死的時候安樂!

文昌會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本篇文章轉載於---佛陀教育雜誌


聖人可以不受命運的主宰,為什麼?他於一切人事物、世出世間法沒有分別執著,超乎命運之外。有分別執著就有命,沒有分別執著就超越。不受外面環境影響,自己能做得了主,就是佛菩薩。《楞嚴經》上講,「若能轉物,則同如來」。

文昌會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文昌會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


何謂與佛相應


文昌會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淨空法師專集網站 e-mail: amtb@amtb.tw


弘法與護法

文昌會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節錄自《大方廣佛華嚴經》(第七一二卷)


淨空法師專集網站 e-mail: amtb@amtb.tw

文昌會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今天世界動亂,整個世界動亂,動亂的根在哪裡?沒有人知道。許多人在研究動亂的根源,有人說是經濟,有人說是貧富不均,許許多多的說法,但都沒有找到根本。根本是什麼?根本是家庭教育。家庭教育沒有了。家庭像什麼?像一棵大樹上的樹葉,這一棵樹的樹葉都沒有、都爛掉了,這個樹得不到養分就會枯死;樹的生命,要靠樹葉吸收陽光、水分,要吸收養分。今天我們這個社會、世間,家庭沒有了。換句話說,你的子女沒有受過教育,他不懂得孝順父母,不懂得尊敬長輩,於是必定隨順煩惱習氣,胡作妄為,危害社會,這個社會哪裡還會有安寧?


文昌會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中國古時候教學,私塾的老師教學生,教句讀,只是教他背誦,教他認字,不講解的。小孩六、七歲上學,一般都是從《三字經》念起,諸位要曉得,《弟子規》不是學校的課程,私塾是學校,不是學校課程,《弟子規》是在家裡面父母做給兒女看的,是家庭教育。所以,根在家庭。中國五千年的教育特色就是家庭教育,從小孩出生眼睛張開,耳朵會聽、眼睛會看,他就在學習。大概從什麼時候起?在我想應該是三、四天,小孩生下來的三、四天,他的眼睛耳朵就管用。天天在看大人做些什麼?大人說些什麼?那個印象都印在他阿賴耶識裡,所以到三歲就相當成熟。做父母的(就是大人)在小孩面前都要端端正正,不可以讓他有負面的、不好的影響。

  真正要做到非禮勿言、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行,一切都要合乎禮節,要合乎德行,那就是《弟子規》的原則。做給小孩看的,這是身教不是言教。你天天這樣做,到三、四歲他真的就學會了,他處事待人接物就很有分寸。你們在書籍裡頭念到,孔融四歲讓梨,他懂得尊重兄長,懂得孝順父母。他看到了他的父母怎樣孝順他的父母,他的父親怎樣尊重他的哥哥,這他學會了。

文昌會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從前在家裡,父母、伯叔、長輩都給子弟做榜樣,那是教育。兒童每天張大眼睛看大人,大人說話,大人做事,天天在看就在模仿、學習。現在麻煩了,不少的家庭,父母都有職業,早晨一早就上班,晚上很晚才回來,兒女甚至於一個星期難得見到父母一、兩次。什麼人帶他?家裡傭人,他所看的是傭人的言語舉止,他就學他,跟父母的親情當然就生疏了。

  一個做母親的人,從事於職業,現在說職業婦女,在外面能賺到多少?你有沒有想到,你付出的是什麼代價?下一代沒有了。什麼時候你才覺悟?到老的時候才曉得,到老的時候怪兒女不孝,兒女不照顧自己,老的時候孤苦伶仃,你才嘗受到果報;果報還不止於此,佛家講你嘗受到的是花報,還有果報。《三字經》上講「養不教,父之過」。父母能在小孩三、四歲不離開兒女,這個兒女確實跟一般兒童不一樣。

文昌會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文昌會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文昌會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各位同修大德  阿彌陀佛


有兩件事與各位報告:

文昌會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惟有定慧能解脫----回應 瑤池金母之叮嚀囑咐

文昌會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學佛就是學做人,學做一個好人,學做一個明白人。儒家教人「止於至善」,佛法確實把這一句話圓圓滿滿的做到了。至善是善達到極處,達到究竟圓滿處,這稱之為至善。要怎樣才能做到?在儒家教學中,首先列出來的是三綱八目,佛法的教學首先提出的是四弘、六度。 修學,第一是發願,儒家講要立志。立志作聖賢,不是立志作大官、發大財,享受榮華富貴。一定要立志作聖賢、做大事,什麼是大事?佛家講得徹底、講得圓滿,「死生事大」,這是大事。在佛法裡,大事因緣講到究竟圓滿處是普度眾生,也就是四弘誓願第一願。度是什麼意思?「度」是比喻,度過生死苦海,度過六道輪迴,這是大事。眾生在生死輪迴裡,永遠不能夠脫離,生生世世無量劫來,佛在經上常講「可憐憫者」,這是指六道眾生。六道的情況,唯有佛菩薩清楚,我們凡人迷在裡面,不了解事實的真相。這個事實真相,就是我們眼前生死與生活狀況的真相。


 

文昌會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阿彌駝佛!弟子從修學佛法以來,一直覺得不是很得力。無論念佛還是誦經,妄想都不間斷。最近看了老法師的佛學問答,裏面提到先用一年時間專攻《弟子規》,要切實做到。然後再修學,可以見到明顯效果。於是,末學重新修改了學習計畫,將落實《弟子規》作為首要課程來抓。希望堅持不懈,等到全部做到後,再將修學報告提交。相信會是有感而發。


 

文昌會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故立此體為迷悟根源。方顯大士恆沙界內,散影分形,生死海中,隨機引導。】


  此是說明青蓮法師為何不用實相,而用不思議性識做為本經的教體。他所

文昌會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