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根本次第課程-2 101.07.09.
◎問:「雖說修行該是愈修愈容易,為何會覺得愈修愈難呢?有時覺得很困惑,到底修行該恢復的是什麼?有沒有自我檢示的標準?」
●師教示:「修行不難,難在落實;落實不難,難在持續!道理愈聽愈多,遇事時卻愈不知道,己心當下怎麼了?不懂得回來反觀自省,當然會覺得愈修愈難。」
「從儒家來說,修行就是要行中道,首要恢復與落實的是孝道;在佛家來說,首要化開的是貪,其次當然是瞋與癡,守五戒十善,來斷除種種不良的習性,恢復天性(元性)。」
「走這條路要能培養三種能力(這也是自我檢示的標準):
一、 自我解答的能力要能培養出來,也就是要有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真正的落實禪法,在一開始身心不穩定時,是必須要依止於善知識、自己的善根與善緣去接引,完成後在面對人世間種種善、惡對待時,去對煉、去抓魔(磨)來對修,那時才是真正的煉功夫!否則也僅是浪費時間罷了!
但許多人在找到善知識後,就產生了極強烈的依賴心,殊不知善知識雖是在前面引路的人,但要解決人生的苦,還是得自己願意去面對、去走才行;善知識既是自己所選擇的,在修行一段時間後,就該相信自己的判斷力,而非一眛的依賴,願意回來看清楚自己的不是,從中培養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這才能真正的將苦止息,久了就會發覺,原來每個所遇緣都是最好的善知識,端看自己是不是個善學之人了!一個善學的人,就能從中去判斷,何為真?何為假?
二、 在生活上要願意與人分享自己的所學,別得少為足(敝帚自珍),也別只敢對特定的人說,因為怕被“凸臭”(台語),而羞於開口。行所當行,在該表達時當然也要說,在生活上能與你相遇的人就是有緣,能有機會與人分享時,自然要與人分享。
之前也有說過,怎麼樣才能證明你會?就是把一個不會的人教會,才能證明你會。若是吝於分享,那麼如何把人教會呢?若是得少為足時,就不會想接受更好的方法,那麼就容易走向偏鋒與落入病態、或是情染過重的只接受自我意識所認定善知識所教的方法、或是誤解修身就是僅修氣脈、明點,修心就是觀修本尊法,而拒絕接受其他的教法,那就是老了、沒彈性了。
三要有勇氣去面對對方的質難、質疑,就是被“凸臭”(台語)啦!
修禪要對自己的身心狀況很清楚,道理是死的、人是活的,依止善知識固然重要,但歷境活用更重要,在歷境時就要有勇氣去面對他人的質疑,也藉由他人對自己的質疑過程中,去體察己心是否真走過?還是陷入自欺欺人的泥淖裡。修學若是只想聽人稱讚及聽好聽的話,那麼就會看不到自己的不是處,而自以為自己修得很好,那就永遠修不好。為人處世況且要誠實,一個行者更是要“心口如一不自欺”,那麼就行歷事煉心法吧!
一個真正具足正見而行正行的人,會先把自己端正好(顯正),要真能落實在生活上;若是急於求證,那就會有問題,因為無法去調和自己身心的狀態。
禪觀時,怕沒正見而不怕身心的體驗,在具足正知、正見且能實踐後,就是等著被打破,當面對他人的質疑時,若是不接受就是起慢心了!也代表自己的偏離正道,愈學愈僵化了!
大部份走這條路的人,在面對自己身心的變化與人事改變時,要真能看開與看透,要能從中看到“道”,而非滿足自己的欲貪;從中要能看到自己是否真包容一切,或者只是為了滿足某種原因而不得不表面的屈服,而這一切在自己所漸次面對的所遇緣裡,自會告訴你答案!是因緣愈來愈和諧?還是…???
“煩惱即菩提”,具足煩惱便是具足菩提種子,但種子若是撒在冰凍層時,別著急!待來年春暖花開時才有機會萌芽;若是真冷過就會真知道,冷到極至身體還能保持柔軟時,才有機會回暖!若是冷到全身僵硬,那就無法體驗“暖”為何物了!如火燃時看似燒灼濃烈,但其中心點是冷的(陽中有陰);當面對一切所遇緣時,不管外境再雜亂,但問己心當下怎麼了?時時反觀自省,自能不慌不亂的面對與處理,那麼才能在生活中真正的轉煩惱為菩提了。」
留言列表